返回上一层
产业政策对印刷包装行业的影响
2021-06-18

          印刷包装的产业体系很庞大,服务面广,渗透性强,但是印刷包装行业的制造体系很传统,很单纯。印刷包装属于制造行业的低端产业,这一产业在国内从八十年代中前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存在一定的跳跃性,这种跳跃性侧重于印刷思想、印刷技术和印刷设备,为今后的产值创造做好服务。国内印刷包装的产业前景仍然光明,因为国内产业链条或者产业织网极其庞大,具有高频短周的供需体系,而且供需体系具有一定的地域浓缩性,所以就国内的印刷包装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来说,仍然具有很强的产值冲劲,而且地域性的浓缩会有所转移。印刷包装行业的战略布局要充分的考虑到国内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策略,这种策略并不是绝对的,而且可以说“有一半的转移,有一半的升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内发达地区产能聚集导致的产能过剩以及先前以引进外资解决劳动力和积累财政资本为向导而吸收的大量低端制造业将会被淘汰或者“被转移”,而且“被转移”更符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这就涉及到了往哪转移,转移了什么,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更多是转移了什么,这种转移包括电子代工、化工、轻工制造、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等,注意,这些产业迁移的信号其实就是我们印刷包装的路子。相反,在国内发达地区,产业政策将鲜明地倾向于金融、贸易、服务和高新技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金融性的视觉印刷有一定的垄断性。  我们回归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国内对印刷包装造纸行业的政策是打压淘汰的政策,这点官方有信息数据公布,但是这里我还得再说一次“印刷包装是个奇特的行业”,产业政策不会使印刷包装造纸类产值降低,即便它是淘汰的对象。但是想想这种矛盾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很显然如此产业政策只能会使印刷业行业大型化、专业化和集聚化。  企业的扩充在大型化的进程中个人觉得要“多元多点”。如果从印刷包装本位走纵向扩充,这个时候企业较为单一专业;如果走横向扩充,扩大企业的关联产业,延伸上游和下游产能,这个时候企业走集团化,企业集团化有其一定势力范围,所以一方面要寻找企业集团的势力范围空间,同时还要打造支撑企业集团营造势力范围的主力军;第三个,我想说的是跳跃式扩充,可以形象的说成金蝉脱壳,说白了就是企业升级。其实,国有和私营企业在过去的30年中大多在低端产业上积累财富,这点也包括整个国家。有财富就有流通,有流通就有发展(里面的内容很大),而当这种流通趋于臃肿、疏导不良、流通意愿有限时,发展会受到很大制约,所以需要进行转型和升级,打造龙头,搅动流通。同样如果企业的生命周期处于饱和期,发展受到制约时,选择跳跃式扩充往往就是一种方式。这种选择目前在国内比比皆是,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低端制造业直接升级至金融、贸易和服务行业,因为这些行业普遍性强、行业势头也强,而高端制造业往往投资大、周期较长,且有政府影子在里面。  印刷包装行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会引导和推进低端制造性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技术标准化和程式标准化)。专业化的进程主要在于产业专业化和功能专业化,产业专业化指的是行业主体或者业务主体的专业化。业务主体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而且业务结构的特点对企业的运作形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功能专业化侧重于结构性功能,个人认为与组织结构和组织职能有很大的关系(有点讲到企业管理了),功能结构的合理和谐清晰分配对企业专业化培育和发展很重要,因为功能结构处理不好,将会产生很多附带的无用功,对企业很不利。技术标准化在于作业性质的标准过程,并不在于技术有多深有多高,标准体系要有技术的内容的填充(技术内容的填充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资和高级人才),其实技术标准化不可能完全标准化,只是技术程式的标准化,我的意思是整个技术体系能快速清晰按部数字化的去完成技术性的工作,程式的制定要结合技术的内容和工艺的要求,而且要好好设计与其他部门交接程式。

0.281154s